为啥高考志愿里那些大家都说“坑”的专业股票配资在线论坛,还是有人报呢?其实背后的原因特别现实,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!
一、信息没搞清楚,认知有偏差
很多同学报志愿的时候,对专业的了解太浅了。比如一听说生物科学,就觉得是搞克隆、做高精尖研究的;环境工程,以为就是治理大污染。结果上了学才发现,天天学的都是生物化学、无机化学这些基础课,毕业后可能就去工厂做质检员,或者去环保公司做咨询,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。
还有现在一些新兴专业,像人工智能、大数据,听着高大上,其实有的学校根本没那个实力,课程设置跟计算机专业差不多,学完也找不到好工作,妥妥成了“新天坑”。
二、分数不够,只能退而求其次
不少同学分数卡在那儿,为了上名校只能“曲线救国”。比如同一所211大学,材料专业分数线比计算机低10分,有些同学想着“分不能浪费”,就咬牙报了。还有的学生想先冲进名校冷门专业,后面再转热门专业。但转专业哪有那么容易?很多学校热门专业要求成绩排前5%,名额就那么几个,大部分人最后还是被困在原专业。
三、国家政策支持,行业有转机
展开剩余66%别看有些专业现在被吐槽,其实国家一直在扶持。比如材料、环境这些专业,和新能源、环保这些国家战略挂钩。像三峡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,和三峡集团合作,毕业生就业率能到95%,直接进国企、事业单位。而且现在传统“天坑”也在转型,材料学博士去搞锂电池、光伏研发,年薪能到50万甚至更高;化学专业的去做半导体光刻胶,工资比在化工厂多一半,所以不少人愿意赌一把未来。
四、兴趣优先,或者图个稳定
有些同学真的是出于热爱选专业。就像当年那个676分报北大考古的湖南女孩,就是想当考古学家;还有从化学跨到生物读博的女生,就因为觉得化学有意思。
另外,像法学、公共管理这些专业,虽然不好找对口工作,但很多人把它当“考公跳板”,想着毕业后能进法院、检察院,端上铁饭碗。还有免费师范生、免费气象生这种定向培养的,学费全包,毕业包分配,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吸引力特别大。
五、家里有资源,或者观念不同
有些同学报专业是因为家里有人在相关行业。比如爸妈在地质队工作,孩子报地质工程,说不定以后能走“内部推荐”。
另外,农村和城市家庭的想法也不一样。农村家长更希望孩子学师范、农学,图个稳定;城市家长相对更尊重孩子兴趣。比如有个小伙子受《大国工匠》影响,非要学机械;还有女生不顾父母反对,坚持选了新闻学。
六、换专业太难,没得选
复读要多花一年时间和钱,转专业也不容易,不仅要重新学新专业的课,还可能延迟毕业。对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来说,接受调剂是最保险的选择。
而且就算想转行,也没那么容易。比如学生物的想转去医药研发,但没学过编程、数据分析这些技能,最后只能去做销售、当老师,实在是无奈。
说到底,报“天坑”专业的人各有各的难处和考量。高考报志愿不是跟风选热门,也不是只盯着名校,得结合自己的兴趣、分数,还有行业未来发展仔细琢磨。毕竟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要肯努力,在哪个领域都能闯出一片天!
发布于:江苏省老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